
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
山东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极视角”)的A股上市进程仍处于辅导备案阶段。自2025年5月赴港路演以来,这家估值曾超70亿元、以AI视觉算法平台见长的“独角兽”企业,再度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算法生态与平台矩阵成型
成立于2015年的极视角,定位为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,主营业务涵盖计算机视觉与AI算法研发、销售及技术服务。公司打造的“极视角算法商城”目前已上架逾1200种算法,覆盖智慧城市、交通、能源、园区、工业等100多个应用场景。公司方案应用已覆盖300多个行业,并依托3000余家合作方案商,建立起全国化分发与服务体系。。
从业务布局来看,该公司核心产品有“极星”算法推理步数平台、“极栈”私有化AI中台、“极市”算法开发训练平台、“极光·AI盒子”智能边缘终端和数据标注管理平台。在研发层面,极视角已在全国多地设立研发中心,聚集了超过30万算法开发者,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算法生态圈。
A股辅导备案与港股路演同步推进
2024年1月3日,极视角在青岛证监局完成A股IPO辅导备案,辅导机构为中泰证券,拟登陆科创板。同年5月,公司又随团赴港进行上市路演,显示出其“科创板+港股”双轨并行的资本战略。
公开资料显示,极视角已历经多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山东陆海联动、高通创投、华润创新基金等机构。2023年4月,公司完成D轮融资后估值突破70亿元,资本层面基础扎实。
不过,辅导期内,公司治理结构也出现一定波动。2024年3月,股东青岛杰正海睿商贸有限公司所持90.03万元注册资本被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冻结,另一股东青岛天路利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所持127.76万股同样被冻结。尽管上述事项未直接影响公司经营,但在IPO审核过程中,股权稳定性或将成为监管关注点。
技术领先仍需治理加固
凭借算法数量、生态规模及行业渗透度,极视角在AI视觉领域具备显著先发优势。公司计划借助新一轮融资加码AI大模型与算力中心建设,以强化平台型能力与行业壁垒。
但在资本密集、巨头环伺的AI赛道,极视角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样不容忽视。百度、阿里、腾讯等头部企业在大模型、算力与生态构建上的持续投入,使中型AI平台的生存空间趋紧。极视角能否在差异化算法供给和行业落地场景中维持竞争力,将决定其上市后估值的稳定性与成长空间。
总体来看,极视角正处于从“独角兽”迈向“公众公司”的关键阶段。技术积累为其打开了资本化的窗口,而治理结构与盈利模型的持续优化,则是通往资本市场的必答题。能否以“技术+治理”双轮驱动完成稳健过渡,或将成为其IPO成败的决定性因素。
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