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买二手车最怕的不是买贵,而是买到‘问题车’”—— 很多人想买二手车,觉得性价比高,可又担心自己不懂车,买到事故车、泡水车等 “问题车”,不仅花了冤枉钱,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,开着也不放心。其实买二手车只要掌握一些方法,重点避开几类常见的 “问题车”,就能大大降低购车风险。尤其是新手,在选二手车时不要只看价格和外观,更要仔细检查车辆状况,避免踩坑。
第一类要避开的 “问题车” 是事故车。这里说的事故车,主要指发生过重大碰撞事故的车辆,比如车身框架、纵梁、横梁等关键部位受到损伤的车辆。这类车辆即使经过修复,也会存在车身强度下降、行驶稳定性差等问题,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。检查是否是事故车,可以先看车身外观,比如观察车身缝隙是否均匀,比如车门与车身之间、发动机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,如果某一侧缝隙明显比另一侧大,或者缝隙不均匀,很可能是车辆发生过碰撞后修复导致的。再看车身漆面,用手触摸车身表面,如果感觉某个部位的漆面厚度和其他部位不一样,或者漆面有明显的橘皮、流挂等瑕疵,可能是该部位经过重新喷漆,背后可能隐藏着碰撞事故。另外,可以打开发动机盖,检查纵梁和横梁是否有变形、焊接的痕迹,如果纵梁表面有明显的弯曲或焊点,说明车辆曾经发生过重大碰撞,这类车一定要避开。
第二类要避开的是泡水车。泡水车是指车辆因为洪水、暴雨等原因,被水浸泡过的车辆,这类车辆的电气系统、发动机、变速箱等部件很容易受到水的侵蚀,出现故障,而且故障具有隐蔽性,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突然爆发,比如行驶中突然熄火、电气设备失灵等。检查泡水车,可以先看车内细节,比如座椅下方、地毯下方是否有霉味、泥沙残留,很多泡水车虽然经过清洗,但座椅下方的缝隙、地毯底层依然会残留泥沙或霉味。再看安全带,安全带如果被水浸泡过,会出现变色、发硬的情况,而且安全带卡扣内部可能会有泥沙;如果安全带是新更换的,也要警惕,可能是原有的安全带因为泡水损坏,被商家更换。另外,检查车内电气设备,比如打开空调、音响、灯光等,看是否能正常工作,泡水车的电气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,比如空调不出风、音响杂音大、灯光闪烁等。
第三类要避开的是火烧车。火烧车是指发生过火灾的车辆,这类车辆即使修复,也会存在线路老化、部件损坏等问题,而且车内会残留烧焦的气味,对健康也有影响。检查火烧车,首先闻车内气味,如果车内有明显的烧焦味,即使商家用香水掩盖,也能闻到淡淡的焦糊味,就要提高警惕。再看车身部件,比如发动机舱内的线束、管路是否有烧焦的痕迹,线束表面是否有变硬、变色的情况;车内的座椅、方向盘、仪表盘等部件是否有灼烧的痕迹,比如座椅表面有破损、仪表盘塑料件发黄变硬等。另外,检查车身金属部件是否有高温变色的情况,比如发动机盖内侧、车门内侧的金属部件,如果有明显的变色,可能是车辆发生过火灾。
第四类要避开的是调表车。调表车是指商家通过非法手段,修改车辆里程表读数,让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比实际里程少,以此提高车辆售价的车辆。很多车主根据里程表判断车辆的使用强度和保养情况,买到调表车很容易被误导,比如实际行驶了 10 万公里的车,被调成 5 万公里,车主以为车辆使用时间短、状况好,结果买回去后需要频繁维修。检查调表车,可以先看车辆的保养记录,如果能找到完整的保养记录,对比保养记录上的里程和当前里程表读数,就能判断是否调表;如果没有保养记录,可以看车辆的磨损情况,比如方向盘、座椅、踏板的磨损程度,如果里程表显示只有 3 万公里,但方向盘表面的皮质已经磨损严重、座椅有明显的凹陷、踏板磨损厉害,说明车辆实际里程可能很高,存在调表嫌疑。另外,很多车辆的仪表盘、行车电脑内会存储实际里程信息,可以通过专业设备读取这些信息,判断是否调表。
第五类要避开的是手续不全的车辆。这类车辆包括无行驶证、无登记证书、抵押未解除、查封等情况的车辆,购买这类车辆无法正常过户,甚至可能面临车辆被收回的风险,而且一旦出现纠纷,车主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。买二手车时,一定要检查车辆的手续是否齐全,包括行驶证、登记证书、购置税凭证、交强险保单等,核对车辆识别代号、发动机号是否与手续上的信息一致。另外,要查询车辆的产权状况,看是否存在抵押、查封等情况,可以通过车管所或专业的查询平台查询,确保车辆产权清晰,能够正常过户。
买二手车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,不要急于成交,尤其是新手,最好找懂车的朋友一起去看车,或者花钱请专业的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。只要避开这 5 类 “问题车”,再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,就能买到一辆性价比高、车况好的二手车,不用担心踩坑。
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