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诞!中东硝烟散尽,以伊美三方争相宣布胜利,这香槟到底敬谁?特朗普自诩“救世主”,却将外交当儿戏;国际逮捕令成了废纸,核查员被逐出伊朗。当法律与道义的最后防线轰然倒塌,核计划陷入黑箱,一场地区性的核军备竞赛恐将引爆。中东这盘棋,到底是谁在玩火?
中东这盘棋,打得是热闹,可仗打完了,怪事也来了。以色列、伊朗、美国,三家都敲锣打鼓,宣布自己赢了。这胜利的香槟,到底敬的是谁?
这出罗生门的戏,以色列先开的腔。6月27号,国防军发言人洋洋洒洒一篇声明,说军事行动不仅大功告成,甚至还“超额完成”了任务。
那战报写得叫一个天花乱坠,仿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。说伊朗的核家底被他们一锅端了,九成的铀浓缩能力灰飞烟灭,整个核计划倒退好几年。
导弹工厂也被砸得稀烂,八成以上的防空系统变成了废铁。以色列空军从此在中东上空,获得了“完全的行动自由”。
这哪是总结报告,分明是封恐吓信嘛。国防部长卡茨立马跟进,证实了大家的猜想。他扭头就让军方准备下一轮的打击计划,还撂下狠话。
他说,这次代号“崛起的雄狮”的行动,不过是以色列新国策的“序幕”而已。这话里的火药味,隔着屏幕都能闻到。
可镜头一转,到了德黑兰,人们听到的却是另一首歌。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宣布胜利了,而且,他这胜利的桂冠,不光戴给自己,还顺手给美国也送了一顶。
他老人家的逻辑是这样的:美国这次为什么亲自下场?那是因为他们算准了,再不出手,以色列这个宝贝疙瘩就要被伊朗“彻底摧毁”了。
所以,伊朗不仅打赢了以色列,更重要的是,狠狠扇了美国一个大嘴巴。那个被伊朗导弹问候过的美军驻卡塔尔基地,就是最好的证据。
当然,这胜利宣言的背后,是另一笔账。革命卫队公布的数字,冰冷又沉重:56名伊朗军人阵亡,还有至少627名平民没了性命,近五千人受伤。
胜利的号角背后,是刺耳的哀鸣。
最有意思的还得是特朗普。他提供了第三个,也是最富戏剧色彩的剧本。他一上来就说哈梅内伊在撒谎,然后用一种古怪的、既像威胁又像施舍的口气说话。
他说,他早就知道哈梅内伊藏在哪儿,就是没动手,手下留情了。更玄乎的是,他说就在战争最后一刻,是他亲自打电话,叫停了一支正扑向德黑兰的以色列空军。
按他的剧本,要不是他这个“救世主”,德黑兰早已血流成河。这种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的姿态,和他一贯的强硬护短,混搭出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感。
就在这三家争着抢着宣布胜利的时候,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,从荷兰海牙飘了过来。国际刑事法院正式给内塔尼亚胡发了逮捕令。
罪名相当吓人:在加沙把饥饿当武器,谋杀和迫害平民,手上沾着四万四千多条人命的血。联合国的人权专家更是补了一刀,说他搞的是种族灭绝。
这可是天大的事儿。可特朗普怎么回应的?他说,内塔尼亚GH胡正忙着呢,又是人质谈判,又是伊朗核威胁的,哪有空去出庭?
您瞧,法律的尊严,国际的道义,在强权的庇护和胜利的交响乐里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,甚至有点不识时务。
战场上炮火连天,谈判桌上也关门落锁。外交这扇本来用来解决问题的门,似乎也被人一脚踹上了。
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同一天把话挑明了:伊朗现在没兴趣跟美国谈核问题,也没打算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格罗西见面。
他警告外面那些爱猜来猜去的人,别瞎琢磨了,现在“啥协议、啥安排、啥对话都没有”。这话说得斩钉截铁,一点余地不留。
这番表态,让国际原子能机构那位总干事格罗西,像个在旷野里呼喊的孤独先知。他之前就苦口婆心地警告,军事轰炸是炸不掉核知识的。
你可以炸掉伊朗的厂房,但炸不掉人家脑袋里的技术。伊朗的工业底子还在,几个月就能把离心机重新转起来。
他还透露,袭击发生前,伊朗很可能已经把一些高浓度的浓缩铀给偷偷转移了。面对这个烂摊子,格罗西还在坚持:“外交是唯一的出路”。
谁知道,特朗普的脸,说翻就翻。他声称,过去这几天,他本来在“努力争取”给伊朗解除制裁,想给伊朗一个台阶下,让大家快速和好。
结果哈梅内伊那篇强硬的胜利宣言一出来,特朗普说他“立即放弃了所有解除制裁的工作”。把这么重大的外交决策,跟自己的个人情绪捆绑在一起,简直就像儿戏。
他前脚还要求伊朗必须接受核查,证明自己没偷偷搞核武器。后脚就发出新的威胁:只要情报说你敢重启武器级浓缩铀,我就敢再炸你一次。
这种自相矛盾的玩法,最终把国际原子能机构逼到了墙角。伊朗那边也看明白了,你们美以联手把我核设施都炸了,还指望我相信你们的核查机构是中立的?
在伊朗看来,这个机构已经不是什么“核管家”了,而是西方手里的政治工具。一怒之下,伊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跟IAEA掰了,把所有核查人员都赶了出去。
这下可好。伊朗的核计划,彻底成了一个谁也看不见的黑箱子。而这个黑箱子,又恰恰为美国下一轮的军事威胁,制造了最完美的借口。一个完美的死循环。
当法律和外交这两道最后的防线都垮了,剩下的,就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了。
伊朗驱逐核查员,不光是报复,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身。这时候,俄罗斯的表态就很有意思了。莫斯科说,伊朗暂停合作的举动“可以理解”。
这句轻飘飘的话,实则是向德黑冷递出了一根意味深长的橄榄枝。意思很明白:我们一起,对抗那个不守规矩的。俄伊联盟的捆绑,又深了一层。
而以色列总参谋长的话,则揭开了另一层联动。他说,对伊朗的这一顿胖揍,把整个“抵抗轴心”的士气都打下去了,连带着哈马斯也蔫了,这样就有利于推进他们在加沙的军事目标。
这番话等于公开承认,中东的这些火药桶,已经开始危险地串联引爆了。
这一连串的反应,正在催生一种极其危险的心态。当中东其他国家看到,伊朗这种接受了国际监督的和平核项目,都得不到安全保障,说炸就被炸了,他们会怎么想?
当一个国家被反复指控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,而这种指控本身就成了挨打的理由时,一种荒诞却又符合生存逻辑的念头,恐怕就会在很多国家的决策层里蔓延开来。
那句在国际政治圈里流传的黑色笑话——“如果美国说你有,你最好真的有”——恐怕正从一句段子,变成某些国家压在枕头底下的国防纲要。
这种心态一旦扩散,动摇的就是整个世界核不扩散体系的根基,一场地区性的军备竞赛,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棋盘上的棋子还在对峙。只是,在一个没有裁判的棋局里,谁又能保证,下一次扇过来的“耳光”,打掉的会不会是几颗门牙那么简单?
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