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恩来和毛主席一样,都是新中国初期那些大领导里的关键人物,他长时间管着国家总理的活儿,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爱戴。
现在,可能因为电影、电视剧还有书里的描绘,周恩来给人一种温文尔雅、很有教养的感觉。但其实,在工作场合,周恩来做起事来那叫一个果断迅速,要求特别高。手下人要是想随便应付他,那肯定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和指导。
周恩来当上总理后,就管起了全国的行政事务。各部门的头头们,都跟着他的步子来干活。
对那些经历过多次革命,立下无数战功的老部长而言,周恩来让他们最为“敬畏”。每次给他做工作汇报,他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整个过程小心翼翼,生怕出一点差错。
【老部长们最“怕”周恩来】
周恩来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,记性也是出奇的好。好些老部长都提过,他们给周恩来汇报工作时,心里都有点“怵”。
1954年秋天的一个日子,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挑大梁,好多部门的一把手都赶来参会,会议室里挤得满满当当,估摸着有一百多号人在那儿。
在那些部长里头,好多都是革命打仗那会儿立下大功的人。新中国一建立,他们就挑起了大梁,管起了一个个部门。在他们心目中,能让他们打心底佩服的人没几个,周恩来就是其中一个。
那天,有个部长去给周恩来报告工作,手里拿着稿子念。可能这稿子不是他亲手写的,所以他读起来有点费劲,断断续续的,不太顺畅。周恩来边听边皱起了眉头。
听着听着,周恩来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,等那位部长念到一个关键数字时,他直接打断了,脸色不太好地说:错了!你得重新说一遍,正确的数字是多少?
台底下,那位部长一听周恩来这么说,心里头本就忐忑,这下手都开始轻轻哆嗦了。周恩来让他再瞅瞅,那部长脸颊泛红,低着头,一字一句地盯着手里的稿子,把刚才那串数据又重新念了一遍。
周恩来发现数据被念错两次后,火气更大了,他直接对那位部长讲道:错了!你这活干得不行。
接着,周恩来没瞧一眼任何资料,直接报出了那个精准数字。这时,好几位部长都动手翻起了自己手里的资料,现场顿时响起了一连串纸张翻动的声音。
那位部长意识到自己报错数据后,赶忙把讲稿翻来覆去地对了好几遍,接着心里七上八下地澄清说:没错,是这个数,就是我这里印得有点模糊,不小心念错了。周恩来可没轻易饶过这位部长,当场就在大会上给了他一顿严肃的批评。
接下来,就轮到另一位副部长来介绍他们部门的工作情况了。还没开口呢,他就显得特别紧张,但好在,他认认真真地讲了一通,总算是把照着稿子念这一关给过了。
周恩来问了好几个问题,那位副部长虽然回答得有点费劲,但总体来说还算过得去。就在副部长以为自己已经“混过关”的时候,周恩来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,直接跟他说:你负责的工作,离了稿子就讲不明白,这样可不行。工作得用心,得对得起党和人民。
接着,周恩来直接问那位读错稿子的部长:“这些文件交到国务院前都是盖了章的,也就是说你看过了,那怎么还会读错呢?”
周恩来直接点出了名字,这么一说,那位部长可尴尬了,脸一下子就红了。他赶忙站起来,跟总理说明情况:这项工作啊,其实是副部长在负责,签字审阅那些事儿,都是办公室主任干的。
周恩来对那个解释并不买账,他反倒揪出了一个更大的毛病,直接对那位部长一顿数落,质问起来:说到底,这是责任心缺失呢,还是制度上有漏洞,抑或是官僚主义在作祟?
周恩来的话说得相当严厉,一点也没给那位部长留情面,他只好低下头,认了这次批评。
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,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着重想要说明几点。他大声说道:以后啊,各部门交上来的文件,不能光靠盖章就完事儿了,得让各个负责人认真看过后签字,这样才能送上来……你签了字,到时候我问你问题你却答不上来,那就是官僚作风,得好好反省一下。
周恩来总理干起工作来特别较真,要求也严,那些老部长们心里都清楚,最“怵”头的就是他。
事后,那几位部长都赞叹不已:总理年岁已高,记性却出奇的好,管理着国家大事不说,就连有些部长自己都不清楚的事儿,他都能如数家珍,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【结语】
工作上,周恩来那可是严谨得不得了,谁要是妄想在他面前敷衍了事,企图混水摸鱼,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。那些老部长们,平日里在自个儿地盘上都是一言九鼎的,但要问他们最怕谁?他们私下里肯定会嘀咕:最怕的就是周总理啊,他实在是太较真,太厉害了。
治理国家大事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,得下狠心严要求,周恩来心里头明白着呢。他哪怕跟部长们面子上过不去,也得实实在在把全国的工作做到位,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,一门心思扑在为人民服务上。
当然,周恩来不是那种动不动就生气的人,他平时和人聊天,总是文质彬彬的,让人感觉很亲切。在不同的环境下,周恩来说话办事的方式会有所不同,他不会一成不变,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,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